回复 7# 粘牙糖 的帖子
谢谢,不过48mm深的斗是国产斗吗?新手练习选国产斗是对的。但确实是无良商家。都太深正如8楼朋友所说容易积水,加助燃网更容易积水。刚开始学抽斗应该选择尽量小的斗,用余光看出烟量来把握呼吸频率及大小。到了抽到一定水平就不用这样了。国产斗多数干燥时间长,深斗更长,加了助燃网就更难干了。如果是北方朋友,建议先别用助燃网了,干24小时就差不多。南方朋友就再买个国产小斗吧,估计三天都未必能干。刚上手抽斗重在多练,烧烂几个斗没什么。 首先,佩服楼主的钻研精神。其次,建议楼主至少在有精力提升技巧而不是随便抽两口的时候,不使用助燃网、多看看斗村关于打井、偏烧的老贴,也可以考虑买更好些的斗。您说靠近斗壁的草不易燃烧,这是装填、燃烧层建立、抽吸技巧不足的体现,也或者是烟斗的木料处理或烟道处理不到家的体现,而不是烟斗应使用助燃网的证明。而您的图片中显示的“气流方向”,我理解您的考虑是因为钵底烟道孔在那个方向,但您画的图,只是钵内无填充物时的空斗吸气时的理论状态,装草后就不是这样,如果您在装草并点燃后做燃烧层时,用压棒在钵底开孔部分略压紧一点也不是这样,如果您买的斗是V钵或钵底开孔或开有气槽也不是这样,甚至如您图所示的那种钵底开孔,斗师手工打个弧形的枘内烟道甚至仅仅是使枘内烟道与斗室内壁尽量接近垂直一些也不会是这样。
说在练习抽斗技巧时不使用助燃网,是因为有可能您没有找对打井、偏烧的根源,装了助燃网一时更好抽了些,但会被烧斗、积水等日后的隐患所困扰。
再次,烟斗是一个系统工程追求的是相对的Balance,要烟气干爽、不易积水、好叼、好看等等等等,有太多斗型难以一并言之,但所谓相对的Balance是允许钵内高低温区的客观存在的,追求的只是在相应寿命较长,也主要靠材质的选择和处理来实现。
再再次,助燃网因为大范围受热、局部与斗钵接触导热,反而易烧伤;而且助燃网易导致积水。您提到烟气浓淡冷热的不均,我们把气室比做饮茶的公道杯,那么它是应该出现在燃烧(冲泡)区还是后面的流程呢?我认为如果需要气室,它应该出现在榫内,理由是烟进先进入枘内进行“预降温、预干燥”,就好比冲泡出的茶先过茶滤再进入公道杯一样,因为宽气场(斗室)进入窄气门(钵底烟道孔)后会产生气流紊乱、有的会排出部分水,这样预处理过的烟气进入枘内木烟道被吸掉部分水后进入气室,更易实现烟气干爽并体现气烟气的层次感。
最后,从一个非理性的神秘层面上,任何非必要的异物添加,都很伤格。
供参考,建议一试。 BTW:合适的斗、合适的装填抽吸,必然产生烟草内缩现象即抽吸过程中烟草往中间聚、沿斗壁一圈是空的,这时的空气通畅、气流全面均匀地进入烟草,带动其整个燃烧面的低温均匀燃烧。
回复 12# timwang 的帖子
多谢讨论,最后一句话最经典。或许我们都错了,就像年少时猜测女人的心思一样。摸不到路横冲直撞。到了能明白不横冲直撞时还是说不出是什么。停留在精神境界里足矣。回复 9# 小耗子 的帖子
这倒是真实存在,刚开始抽时觉得少抽很多。而且积水也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只是在些以前写这篇文章时觉得打洞、偏烧问题在加网后有所缓解。或许真像timwang这位朋友所说,应该在有时间时多发展一下自己的抽烟水平,就好比经常锻炼身体比天天吃钙铁锌硒维生素来的健康。回复 15# 塞外烟囱 的帖子
timwang兄所言极是,起初积水,打井,偏烧的现象难免,见识多了,抽多了,自然就找到对症之法了。说到底,还是再个"练"字,大师们不也都是抽出来的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