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篇
小弟近日逛村,发现到处流淌植物油,橄榄油。“油处理三包”“油处理精髓”街招不时可见。细观路边搁置的油瓶:虽是正牌产品,但标贴模糊,让人存疑。更有“三无”油料,混迹其中!看的我心惊肉跳,在此警示后来,小心,再小心!选用最适合你自己的。。。。RAUBER斑竹热心翻译的油处理文章我看懂了一点:油处理是在烟斗未上色,打蜡,抛光之前(注意是之前),仅有的一两家著名烟斗制造商,投入大量金钱、人力,研究对比得出理论结果,采取的一种现今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证实仍在使用的处理方法。于我而言,那是myth中之myth。。。什么木料。。。什么油料。。。什么时间。。。什么温度。。。而后怎么处理。。。见到什么现象该做什么修改。。。哈哈,多了!
吃肉多的,不一定见猪跑;见猪跑的,不一定懂养猪;懂养猪的,不一定懂遗传基因。
蒸汽机发明多年,款式众多。可要在蒸汽机工作原理上做哪怕是些微的修改我看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难以挡住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5 17:27:08编辑过]
在oil curing的时候把斗体长时间浸在植物油中,比如橄榄油或者麻油,加热。通过这样树脂和一些其它不希望的物质从木头分离出来。另外木头通过油得到强化。这个过程之后油当然要从木头中去除,通过在水中加热得以实现。
以上文字节选自rauber兄的译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之后油当然要从木头中去除”!!! 吃肉多的,不一定见猪跑;见猪跑的,不一定懂养猪.
同理,dunhill多的,不一定会“油处理”。至于“油泡斗”个人觉得不可取。 只听说古代一种刑罚是浸油的。
东南亚某国一种特产也是油擦的。
烟斗友浸?诲人或毁人?
专用名词的沿用问题
烟斗历史悠长,由国外传入(指石楠制作的烟斗)。经验介绍,成果分享一般都使用外语,而后被翻译成国语,沿用下来。翻译有个原则,先入为主。我们讨论时所涉及的“油处理”,其实是直接对应“oil curing”,我想这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由于讨论的表述需要,避免混淆概念,我提议:近日村中讨论的,有别于书本前人已经登载发表过的,使用油类物质,作用于成品烟斗的,期望得到想象中的或者意外作用的使用方法,经验分享,采用”油保养“专用名词。这样是否会对我们今后的讨论有个好的辅导作用?
敢于试验,乐于分享,我想,在烟斗村这地盘上是会受到真诚欢迎的。
我想说的是:试验过程或者结果,在没有准确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肯定的语气把想当然的东西以及可能的作用作为报告。以免反提问时遭到尴尬!
概念清晰是我们讨论的前提。任何有意无意混淆概念的行为,最终只会成为有知村友们的饭后谈资、斗后笑料。至于干偷换概念的活,则一律会受到大家的唾弃------到时候就不是感觉抽斗水多了!
[讨论]
我感到自己拿把入门斗做一做实验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是把高质量的,手工斗而且价格又不便宜,还是小心点好。请专业人士上光打腊来的放心油处理烟斗实验报告
页:
[1]